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
宇宙星球 #175

175.后来,我又问

175.后来,我又问了这些灵人有关他们所来自的星球的各种问题,先问的是他们的神性敬拜和启示。关于敬拜,他们说,各民族及其家族每三十天聚在一个地方听讲道。这时,讲道者走上稍高出地面的一个讲坛,教导他们带来生活良善的神性真理。关于启示,他们说,启示发生在清晨,就在他们半睡半醒之间;那时,他们仍享有未被身体感官和世俗事物所打断的内在之光。在这种时候,他们从天堂听见天使谈论神性真理,以及如何照之生活。当他们完全醒来时,只见一位身穿白衣的天使站在他们床边,然后突然从他们的视线消失。他们由此知道他们所听到的话来自天堂。他们以这种方式区分神性异象和非神性异象,因为在非神性异象中是看不到天使出现的。他们补充说,他们的讲道人便以这种方式经历启示,其他人有时也经历这种启示。

属天的奥秘 #4293

4293.就内在历史

4293.就内在历史意义而言,“因为作为君王,你与神与人较力,都得了胜”表由于他们的恶欲和幻想中的顽固不化。这从“神”和“人”的含义清楚可知:“神”和“人”是指真理与良善(参看4287节)。此处这些话也有一个反面意义,因为就内在历史意义而言,它们论及雅各的后代,如前所述,他们内在没有真理与良善,只有邪恶与虚假。虚假就是错误的幻想,因为它们就是这类幻想的产物;邪恶是恶欲,因为它们就是这类欲望的产物。
这个民族坚持作代表,也就是说,他们坚持认为他们应该优先于全世界所有民族来构成教会(参看4290节)。此处所指的就是这一事实:他们被允许这样做,是因为他们的幻想和恶欲中的顽固不化。若非在来世与他们有所接触,没有人能了解其幻想和恶欲的性质。为叫我了解这一点,我被恩准有过这类接触,因为我曾在那里与他们数次交谈。他们比其他所有人都要爱自己和世上的财富,也比其他所有人都要害怕丧失地位和名利。因此,他们现在和以前一样,与自己相比藐视其他所有人;同样一心追求财富,而且充满恐惧、胆怯。由于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这样,所以比起其他人,他们能更好地被保持在没有内在神圣的外在神圣中,从而能以外在形式代表构成教会的事物。正是这些幻想和恶欲促成了这种顽固不化。
这也可从圣言的历史中有关他们所记载的许多事明显看出来。在受到惩罚后,他们能表现出其他民族所表现不出来的外在谦卑,因为他们能终日俯伏在地,在土里打滚,直到第三天才起来。他们还能捶胸顿足哀号多日,穿着麻布和撕裂的衣服行走,往头上撒灰或土;又能持续禁食数天,同时痛哭流涕。但他们做这些事仅仅是出于肉体和尘世之爱,还出于对丧失优越地位和世俗财富的恐惧。事实上,没有任何内在事物能打动他们,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,甚至也不想知道何为内在事物,如死后生命,或永恒救赎的事。
由此可见,他们因具有这样的性质,故必须被剥夺一切内在神圣,因为这种神圣绝无法与刚才所描述的这种外在神圣相一致;事实上,这二者彼此完全相反。由此还可以看出,比起其他人,他们能更好地扮演教会代表的角色,或更好地充当教会的代表,也就是说,能以外在形式代表神圣事物,却没有一切内在神圣;因而通过这个民族就有可能与天堂建立某种联系(参看4288节)。

属天的奥秘 #3518

3518.“你快到羊

3518.“你快到羊群里去”表示到还没有与神性理性结合的家生的属世良善那里去。这从“羊群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羊群”是指良善(343, 415, 1565节),在此是指属世良善,因为这话是向雅各说的。事实上,所表示的是家生的良善,因为它在家里;而给以扫(他表示属世层的良善,3500, 3508节)提供野味的田野表示非家生的良善。在圣言的其它地方,“羊群”论及理性层的良善;但在这种情况下,“牛群”论及属世层的良善(参看2566节)。家生的属世良善是指人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,或他与生俱来的良善;这种良善与从主流入的属世层的良善截然不同。关于属世良善的定义和性质,可参看前文(3470, 3471节)。因此,为了区分这两种良善,第一种良善被称为属世层的良善,第二种良善被称为属世良善。此外,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那里获得家生的良善,这两种良善本身也不同。从父亲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内层,从母亲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外层。对主来说,这两种良善最为不同,因为祂从父所拥有的良善是神性,但祂从母所拥有的良善因遗传之恶而被玷污。主从父所拥有的属世层里面的良善是祂自己的,因为这良善是祂的生命本身,由“以扫”来代表。而主从母所拥有的属世良善因遗传之恶而被玷污,故本身是邪恶;这良善就是“家生的良善”所表示的。然而,尽管被玷污了,但家生的良善仍可为属世层的改造服务。不过,一旦完成服务,它就被弃绝。
每一个正在重生的人都是这种情况。他从主,如同从一个新父亲那里接受的良善是内层,而从他的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是外层。他从主那里接受的良善被称为属灵良善,而他从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被称为属世良善。一个人从他的父母那里获得的良善首先为他的改造服务,因为记忆知识或事实,以及之后真理的知识或认知,正是通过这良善,如同通过愉悦和快乐之物被引进来。不过,一旦它作为一种手段实现了这个目的或功用,就会被分离出去,然后属灵良善出来并显现。这一点从大量经历清楚看出来,仅举一例:当一个孩子首先开始学习时,他被求知欲驱动,起初不是为了他自己所看到的任何目的,只是出于他与生俱来的某种愉悦和快乐,以及其它激励。后来,随着他渐渐长大,他为了某种目的而被求知欲驱动,如为了战胜别人或他的竞争对手;再后来他仍为了某种世俗目的而被求知欲驱动。但当他即将重生时,他受真理的快乐和愉悦影响,或说他的求知欲源于真理的快乐和愉悦;当他正在重生时(这发生在成年时期),他的求知欲源于对真理的爱,后来则源于对良善的爱。这时,之前的目的及其快乐就一点点地被分离出去,被来自主并在他的情感中显现的内层良善所取代。由此明显可知,之前表面上看似良善的快乐充当了手段。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手段不断出现,或说新的手段不断以这种方式相互取代。
此处的情形好比一棵树。树在初期或初春开枝散叶,之后随着树龄的增长或春天的进展,这树便以鲜花装点它们;然后到了夏天,它产生果实的萌芽;这萌芽继续生长,成为果实;最后它在果实里面产生种子,这些种子就包含类似它自己的新树在里面,实际上还潜藏着整片果园或花园;如果这些种子被播下去,这片果园或花园就成为现实。这些相似性或对比就存在于自然界中。它们也是代表,因为整个自然界就是代表主在天上的国度,因而代表主在地上的国度,也就是教会,进而代表祂在每个重生的人里面的国度的一个舞台。由此明显可知,属世良善或家生良善虽是一种纯外在的快乐,事实上是一种世俗的快乐,但仍可作为手段而为产生可与理性层的良善结合,从而变成重生的良善或属灵良善,也就是来自主的良善的属世层良善服务。这些就是本章“以扫和雅各”所代表和表示的事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